形态描述
形态描述 贝壳较小,最大的个体壳长也不到20cm。一般壳质薄、易碎、半透明,略呈长三角形。两壳相等,壳两侧不等。壳顶尖细,位于贝壳的最前端;壳背缘较直,沿背缘无小棘;壳腹缘自壳顶至足丝孔处(约至壳长1/5—1/4处)稍向内弯,向后又逐渐膨出,至后端又与背缘平行;壳后缘直,呈截形。贝壳表面略突、较圆;自壳顶至壳后端具有许多极细的放射肋,肋上有许多细密的人字形小棘;小棘排列较整齐,大小也略相等,一般不易脱落。生长纹细密、略显,尤以在腹缘附近更明显,多呈褶状。壳表的颜色多因年龄而不同;幼小的个体呈淡黄色或透明白色,略具光泽;较大的个体壳色逐渐加深,由浅黄褐色至深黄褐色,有的顶部具有红绿色珍珠光泽。贝壳内面颜色略与壳表相同,但多数色较浅;珍珠层区较小,在壳前端,略具光泽;由珍珠层区后界至壳缘为棱柱层区,较薄,一般无光泽。两闭壳肌痕不等,前闭壳肌痕小,位于壳顶下方,不明显,后闭壳肌痕大,较明显,位于珍珠层区内。铰合部无齿;韧带呈浅褐色,位于背缘,主韧带约占背缘长的1/2或稍多一些,其后为次生韧带;一般次生韧带较短、细,无色或色较淡。
鉴别特征
鉴别特征 贝壳较小;壳质较薄,半透明,略呈三角形。壳表放射肋及生长小棘极细密、明显。略呈淡黄褐色,具光泽,幼小的个体呈透明白色。贝壳内面珍珠层区较小。
生境信息
生态习性 这是一种暖水性较强的种,仅见于潮下带,其垂直分布较栉江珧深,东海分布在72—100m间,南海在21—125m间。底质有软泥、泥质沙、粗沙软泥等。它也和其他江珧一样,营半埋栖生活,一般贝壳潜入泥沙中后不再移动,靠鳃纤毛运动营滤食生活。食物以低等藻类为主。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经济意义 这种江珧个体较小,又因其分布水层也较其他江珧深、在我国沿海虽分布数量较多,但未形成可观的产量,故无经济价值、但软体部肉味鲜美,营养丰富,也可食用。又贝壳较美丽,刻纹细致,可做贝雕等装饰品的原料。